“三下乡”成长之旅:融温情与希望,以爱绘卷,责任同行
在2024年的盛夏,我有幸成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家校携手,共话成长”暑期实践队的一员,踏上了一段深入陕西省蓝田县普化镇的旅程。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更是一场心灵的远征,一次对教育本质深刻理解的探索。在这片被群山环抱的土地上,我遇见了一个家庭,他们的故事宛若山间清泉,不仅滋养了我对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更如同甘霖般,让我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产生了更为深邃的感悟与启迪。
山峦间的坚韧与希望
蓝田县普化镇,一个被自然风光拥抱却又略显偏远的地方。这里的教育现状,如同它的地理环境一般,既有着质朴与纯真,也面临着挑战与困境。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孩子们,他们的求学之路充满了艰辛与不易。学校分布不均,许多孩子需要长途跋涉才能到达最近的学校,而家庭条件的限制更是让他们的学习之路雪上加霜。
那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家庭,就坐落在这样一片偏远而贫瘠的土地上。奶奶带着孙子孙女,租住在中心校周边的一间简陋老屋里。这间屋子,没有空调,没有暖气,每到雨季便潮湿难耐,冬天则寒风凛冽。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依然坚持每天早起,跟随奶奶步行数公里去上学。奶奶年迈的身躯,承载着对孙辈未来的无限期望,她的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坚定而有力。
教育之光,照亮希望之路
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这个家庭背后的故事。孩子们的父母远在江苏打工,每年只有过年时才能短暂相聚。孩子们的成长,几乎完全依赖于奶奶的照顾和远方父母的视频通话。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没有太多的娱乐方式,课余时间只能依靠手机刷视频来打发时间。而奶奶由于不识字,无法辅导孩子的作业,大多只能依靠孩子母亲在视频中的教导。这种隔代教育与远程辅导的无奈,让我们深感痛心。
然而,正是这样的困境,激发了我们对教育的更深思考。我们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滋养和情感的交流。于是,我们结合专业特长,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支教课程。从剪纸、毛笔字、象棋,从心理团辅到拼贴绘画、爱国主题教育,每一门课程都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们也开设了家长讲堂,向家长们传授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成长。
家校携手,共绘成长蓝图
在与这个家庭的深入交流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奶奶虽然年迈且不识字,但她对孙辈的爱却是那么深沉而无私。她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支持着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而孩子们的父母,虽然远在他乡,但他们对孩子的关爱和期望从未减少。他们通过视频通话,尽力为孩子们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支持。
这种跨越千山万水的爱与责任,让我们看到了家校合作的巨大潜力。我们深知,只有家校携手,才能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因此,我们在支教过程中,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搭建起一座家校合作的桥梁,让爱与责任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相互交织、共同前行。
此次三下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力量与温度。它让我看到了在艰苦条件下依然坚持求学的孩子们,也让我感受到了家校携手共育的温暖与希望。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共同责任。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用心去支持他们的成长,我们才能够共同绘制出一幅更加美好的成长画卷。
未来,我将把这段宝贵的经历化作前行的动力,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我将致力于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促进家校合作与沟通,为更多的孩子带去光明与希望。我相信,只要我们心怀爱与责任,不断努力与探索,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与挑战,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社会能够给予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