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小言:今日是五月初夏的长沙,我待在只一人的房间里,手旁放着我今从校外集市上筹得的些许小物件,窗外下着雨,我很是惬意地翻看着我从青少年带来的本子。忽地,我翻至许久前我写下的几篇感悟,是关于《项脊轩志》的文章。我看着其中行文,突然就对它有了想法。忆昔初看时,只道是老师布置的课业,充满烦躁至不曾自读,今日仔细研读更颇具一番风味,随时间流逝,滋味更甚。我试想从中推敲先生书文感受,终不得满意,遂写此文,以了心志。
祖宅的小阁楼,代代相传,百年于烟雨中,到我这代,凌乱破败,泥土和着雨水透过房顶淅淅沥沥滴到案板上来,浑浊不清,像极了祖母的泪,蓄在深深的眼窝里,那双眼睛极像地底的深井,古老而又幽深,经岁月的刀,在井壁上留下道道深痕。鸡犬相闻,树荫婆娑,万籁有声,而又寂寂无声,我趁着好时节,修葺屋顶的裂痕,此后雨打窗门,涓涓细雨,竟也觉有人在低声诉语,轻抚房门,又猛然惊醒,见窗外唯有风移影动,如泣如诉,月色皎皎,赏竹木满庭凄冷,一地霜白,满是凄凉。
(杜氏言:吾少时喜玩闹,稍壮更甚,后遂得意,乃年少得志最为世间少见也,世人大多也壮志未酬为多,尤以年长悔年少不勤也。然吾虽明却垂垂老矣,终不得世间之道也。)
庭中始为篱,后叔伯分房,内外遍多置门墙,小院在悄无声息地变化着,光影交错,时过境迁,看他楼起又楼塌,一切归于平静,少了很多喧嚣,好像什么都没变,顾视四望,庭院依旧阔落,大抵在于岁月漫漫,我心孤寂,树影斑驳,漫漫亦慢慢。闲暇时瞻顾象笏,“儿之成,则可待乎!”祖太公想来也是在此处发奋苦读,才有所成就的吧?记忆里的许多场景和现实交织,恍然发觉,已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后有嘉树于庭中长成,积年至今,已是亭亭如盖,一如昨日之子于归,如其风致。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如今我老之将至,抬头望去,院子里的枇杷.
日复一日孤独的在人间烟火里腐蚀凋零,时光冷峻的剥夺我的光明,我从翩翩少年郎变成了一个顺着社会车轨迈步在进士洪流中呜咽挣扎痛苦的中年人。没有人在意我,没有人望向我,我只能不停地把自己放逐在虚空与潮湿的过往中,那所房子,承载着我的过去,现在,及以后。我裹挟着泥土流浪,妻子离去浪漫尽失,房屋内往昔的朴素在随时间一点点冷却,也许在旁人看来这是惨烈的令人心生怜悯的一生,但在我看来更是回忆与伤痛交织的悲凉罢了。
时光匆匆而过,它永远都不会停留,当新一代生命力出现时上一代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不舍那是时光匆匆流逝,但谁又留得住是时光?不舍。多么倔强的一个词,我不舍得那些陈年旧物所以我把他们从一个盒子里拿出放入另一个盒子里,我不舍得那个留不住的人所以我看着没有回应的对话框,一遍遍地安慰自己,我不舍得那些一个地方的记忆所以那些从来不会翻看的照片一直留在相册里。而归有光,它没有不舍。他让生命鲜活于蓝天白云之下,绿地灯火之间,他比我要勇敢。比我们有高度。书本里并没有描写夜间的项脊轩。夜晚,一个很奇异的时间点,人们的心房会被轻叩,沉睡的白天隐晦的情思总会偷摸着却又肆无忌惮地舒展开的四肢百脉,将你整个包裹起来,许是情感过甚,归老也不敢轻易涉足吧。那若当夜里,轩宅中,几排摇曳的灯笼球抖落光辉之际,一人缓步上台阶走至轩内,镜头拉远,那桌案上伏着的人儿,睡颜倾侧满足又疲餍。陪着归老的港湾中陪着归老的灯火跳跃在陪着归老的人身上……“光,落在地上的声音…….”我想,夜晚对于我们而言,重要于回忆自我的过去,思量自己的将来,让我们自我思想于夜晚皎洁月光下得以升华。
生命因何绚烂?又因何绽放?我想说:用信念和爱来经营生活足以支撑我们走完人生的泥路,让我们虽历经尘土但可洗去凡世铅华。我很容易就可以想到,在“室仅方丈”的南阁子“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正午一过屋子就昏暗一片,但经修缮,“明月半墙,桂影斑驳”还是会这样可爱。热爱生活,经营生活,日子“亦遂增胜”。人生有悲有喜,酸甜苦辣的百态,使人惆怅而释然。回顾往昔,姊妹的呱呱而泣,母亲的关切询问,祖母的赞许期望,这些仿佛都在昨日,但又无迹可寻。但生活还得继续,即使数次科考未举,即使家人都已不在,即使回忆从前不禁长吁唏嘘。那份关心,那份期许,会一直常伴身边,萦绕耳畔,给人以能量,催人以前进。数年后,妻子离世,又忆轩中小事,从问古事,凭几学书,归宁炫耀阁中之事……点点滴滴,往事如烟,飘然而过,又让人沉迷其中。而历经沧桑变故,事业迟迟未举的震川先生每每回想,便有了心灵的慰藉。项脊轩,项脊轩中的人和事,那些爱与期许是心灵的栖息之所。而先生手植了枇杷树,也种下了自己对妻子的爱,对项脊轩的爱,栽上了对乡的信仰。那份信念,归根的信念是生命能量的积蓄,也是一代代中国人眷恋家园的文化基因,更是我在三年后读出的不甘与愤言。
嘘,你能听到吗?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我们的回忆见证了主人们的人生之路,最终的,它也会在那一方净土笑着与它的挚友归有光挥手告别。
杜氏言:情深不寿,归老再会。莫道前路不可望,在乎己之心也。世虽艰然终可回甘,旁人多以行事苦多而报少发难,余以为故所难也,非不奋力以达,寄远志博强记,书圣文牍博达,弘文济道,心善情丰,虽至耄耋必有所得也。莫道诸事繁多,且修心养性,偶纵情山水,也乃性情中人,其中所乐,在乎你我者,不为外人所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