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创作空间

苏轼《河满子·湖州寄南守冯当世》创作时地考论

作者 佚名
2024-03-24 13:30 阅读 2.2万+ 字号+
海报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见说岷峨凄怆,旋闻江汉澄清。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

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试问当垆人在否,空教是处闻名。唱著子渊新曲,应须分外含情。

先看词的内容。岷峨为四川的岷山和峨眉山,是东坡故乡的名山。“西南自有长城 ”。长城本义是古代北方为防备匈奴所筑的城墙,东西连绵长至万里,引申指国家所倚赖的能臣良将。南朝宋檀道济被文帝收捕,怒曰 :“乃坏汝万里长城 !”唐李勣守并州,突厥不敢南侵,唐太宗甚至夸他是“贤长城远矣”。词至此,以“长城”为喻,转入写冯京。“东府三人最少”,提到他任参知政事的时候,在宰执中年纪最轻,意味着最有锐气。

傅注本题作“《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毛本题作“湖州作”。冯京(1021―1094)北宋大臣,字当世。成都府路所属茂州旧领羁縻九州,在宋初曾称益州路,此词全篇也是用成都事最多,因此称冯京为“益守”。此地于北宋时皆蕃部聚居,茂州旧无城墙,居民每被抢掠,曾于熙宁九年(1076)三月奏准筑城,又因城基侵占蕃人住地,发生纠纷,蕃部以此为由,结连数千人,攻城占隘,也就是上阙所说的“岷峨凄怆”的事件。而起首两句中的“岷峨、江汉”分别为四川的岷山、峨眉山,以及流经四川的长江、汉江,均代指成都,这些都与冯京曾知成都府相吻合。

关于冯京任职情况,据《宋史·宰辅表二》记载,在1075年八年乙卯,“正月庚子,蔡挺自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以资政殿学士判南京留司御史台。冯京自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以守本官知亳州。”在1076年九年丙辰,“十月丙午,冯京自资政殿学士、右谏议大夫、知成都府除知枢密院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七十四》对于“茂州夷人叛乱”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资政殿学士、知渭州冯京知成都府,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府蔡延庆知渭州。先是,延庆一日三奏茂州蕃部千数把截官路,已三遣将官分领人兵讨杀。诏以延庆奏陈措置前后,已似惶扰,中书、枢密院宜同议可与不可倚仗了此边事,无或转致乖错,别生巨患。故以京代之,仍兼成都府、利州路安抚使。”所以在熙宁九年四月冯京由渭州至知成都府。综上所述冯京在1075年八月知亳州,1076年四月由渭州至成都,并在十月离开成都入朝知枢密院事,即冯京只有1076年四月至十月在成都,《河满子》即在此期间作。

关于“茂州夷人叛乱”,《涑水记闻》记载:“茂州旧领羁縻九州,皆蛮族也。蛮自推一人为州将,治其众。州将常在茂州受处分。茂州居群蛮之中,地不过数十里,旧无城,惟植鹿角。蛮人屡以昏夜入茂州,剽掠民家六畜及人,茂州辄取货于民家,遣州将往赎之,与之讲和而誓,习以为常。茂州民甚苦之。”茂州受蛮人掠夺欺压已久,朝廷下令:“延庆下百常检度,百常言其利,朝廷遂令筑之”,1076年朝廷刚动工蛮人就开始冒犯:“九年三月二十四日,始兴筑,城才丈余,静州等群蛮数百奄至其处。茂州兵才二百人,百常帅之拒击,杀数人,蛮乃退,百常帅迁民入牙城。”蛮人又在四月进行攻击“既而四月初,屡来攻城,皆不克而退。然游骑犹绕四山,城中人不敢出。”“其年五月,中正将兵数千自箕宗关入,经恭州、荡州境,乘其无备掩击之,斩首数百级,掳掠畜产,焚其庐舍皆尽。既而复与之和誓。至七月,又袭击之,又随而与之和誓,乃还,奏云事毕。”叛乱一直进行到七月事情才结束。其间“蔡由是徙知渭州,以资政殿学士冯京代之。” 《宋史·冯京传》载:“蕃部何丹方寇鸡宗关,闻京兵至,请将。议者遂欲荡其巢窟。京请于朝,为禁侵掠,给稼器,饷粮食,使之归。夷人喜,争出犬豕,割血受盟,愿世世为汉藩。”

综上可知,熙宁九年七月,叛乱渐平,十月召京入朝知枢密院事。所以苏轼《河满子》是在七月到十月之间写的。这些可以在词中得到佐证,“见说岷峨凄怆,旋闻江汉澄清”,听人说平乱前的岷峨两山,山色惨淡,风物凄凉,而今传闻平乱后的长江,江水澄碧,风清月朗。“见说”“旋闻”表明问题解决得很快,又宛然是远道听到家乡新闻的口气,透出一种亲切感。“但觉秋来归好梦”因为家乡有冯京镇守,所以觉得安心,一个“秋”字也验证了写作时间在秋天。“西山八国初平”,则是借用韦皋事以指冯京之安抚茂州诸蕃部,写其事功亦以称美其人。韦、冯都是镇守西川,事实又相类,故用典来赞美冯京,比之直写冯京茂州事,显得典雅有风致。

上阙苏轼夸赞冯京的卓越政绩,下阕“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就开始劝说冯京去观赏成都的“花溪、药市”。《河满子》自然也是在叛乱结束后冯京还在成都时写的词。“花溪”者,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载:“四月十九日,成都谓之浣花。遨头宴于杜子美草堂沧浪亭。倾城皆出,锦绣夹道。自开岁宴游,至是而止,故是盛于他时。予客蜀数年,屡赴此集,未尝不晴。蜀人云:‘虽戴白之老,未尝见浣花日雨也。’”“药市”者,北宋末年学者庄绰《鸡肋编》卷上记成都重九药市较详:“于谯门外至玉局化五门,设肆以货百药,犀麝之类皆堆积。府尹、监司,武行以阅。又于五门之下设大尊,容数十斛,置杯勺,凡名道人者,皆恣饮。如是者五日。”而陆游则谓之“成都药市以玉局化为最盛,用九月九日”,而其《汉宫春》词更以“重阳药市”与“元夕灯山”为对,其盛况也可以想见。傅注:益州有药市,期以七月,四远皆集。其药物品甚众,凡三月而罢,好事者多市取之。这两处游乐,都是群众性的盛集,且都有州郡长官参与。词以“莫负”、“何妨”等委婉口吻道出,故为敦劝冯京与民同乐,更是自己渴望归乡,感同身受下的道白。这也可以佐证创作时间。

关于写作地点,据题云“湖州”,各本于“湖州”无异文。按东坡行迹,涉及湖州者有两个时期:一是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期间及离杭赴密州时,曾数次经过湖州;又一是元丰二年(1079)四月至七月间知湖州。词写寄冯京,紧扣成都事。冯京至熙宁九年始知成都府,则词非作于熙宁七年及以前。龙榆生《东坡乐府笺》据朱祖谋《东坡乐府》编年本列于熙宁七年甲寅是不对的。至于东坡知湖州时,距冯京安抚茂州蕃部已二年半,别成都入朝任知枢密院事亦逾年。东坡消息不至于太隔膜,以至词的上片还把茂州事当作新闻,下片仍按冯京在成都任上的情况来写。此时东坡知密州已近尾声,九年十一月离密州,辗转道上,十年二月至汴京,将赴徐州新任。题中“湖州”字或有误。

按东坡行迹,涉及湖州者有两个时期:一是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期间及离杭赴密州时,曾数次经过湖州;又一是元丰二年(1079)四月至七月间知湖州。林语堂《苏东坡传》年谱述:任杭州通判(一○七一年十一月——一○七四年八月)往密州(一○七四年九月——十一月)任密州太守(一〇七四年十一月———一○七六年十一月)。按孔凡礼《苏轼年谱》、傅藻《东坡纪年录》等多家年谱同样可知1076年秋苏轼在密州而不是湖州。

在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苏东坡在杭州的任期届满。他弟弟子由那时正在山东济州任职,苏东坡已经呈请调到山东去。他所请照准,这次他是升任密州太守,密州离青岛很近。密州是一个很穷的县份,主要只长麻、枣、桑树,此地的生活和杭州有天渊之别。当时官员的薪俸已经减低。苏东坡在他《杞菊赋》的序言中说:“余仕宦十有九年,家日益贫,衣食之俸,殆不如昔。及移守胶西,意且一饱,而斋厨索然,不堪其忧。日与通守刘君延式循古城废圃,求杞菊食之,扪腹而笑。”同一年秋天在密州,想起不能见面的弟弟,苏轼还创作出了公认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写的“湖州”应为后人传写错误,实乃“密州”。

综上所述,《河满子》写于熙宁九年(1076)七月至十月,苏轼在密州`所作。

 

参考文献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

石声淮、唐玲玲《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三秦出版社,1998年版。

孔凡礼《苏轼年谱》,中华书局年版,1998年版。

林语堂,《苏东坡传》,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

王文浩《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巴蜀出版社,1985年版。

《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82年版

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年版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傅藻《东坡纪年录》,四部丛刊本。

苏轼,《东坡志林》,青岛出版社,2010年版。

张志烈、马德富、周裕锴《苏轼全集校注·文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张志烈、马德富、周裕锴《苏轼全集校注·词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杨书娜.论苏轼的杭州词作[J].青年文学家,2018(29):74-75+77.

陈灿彬.苏轼《减字木兰花·西湖食荔支》系年辨正[J].中国典籍与文化,2020(04):39.DOI:10.16093/j.cnki.ccc.2020.04.005.

崔海正.苏轼《何满子》词写作时地辨[J].齐鲁学刊,1987(01):110-111.

李景新.苏轼《木兰花令》(霜余已失)创作时间新考[J].古籍研究,2006(01):240-245.

杨松冀.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作年新考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07):1-6.

 

37
本文为作者原创且已声明版权,未取得作者本人许可,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如需转载请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 大学生云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存储服务,如果您发现内容有不妥之处请使用页尾投诉功能或直接与我们联系。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普通作者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