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阅读康德,是因为看见了这样一个说法:康德哲学是“蓄水池”,之前的哲学都流向康德,之后的哲学又都从中流出。对于哲学,我的知识储备是浅薄的,这让我出于好奇而进行的阅读进行得很是艰涩,也只能算得上囫囵吞枣。尽管如此,这本书还是给我带来了很深的思考,让我得到一些拨云见日的畅快。
图为《纯粹理性批判》。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想从题目入手分享我所理解到的康德的部分思想。“纯粹理性批判”,由三个词语组成,在阅读之后我才理解到它们的含义是康德哲学里的专门词汇,不是我原本以为的字面意思。
“理性”,是康德所区分的三种认识能力的其中之一。《纯粹理性批判》中谈到了三种认识能力:感性、知性、理性。
感性是我们对外感受世界和对内觉察自己的能力,通过感性我们得以在世界上收集信息。知性,是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能力,是理性在感性基础上造出的知识,从感性中得到的直观通过知性产生概念。
理性则是康德主要想要讨论的东西。在康德的时期,形而上学陷入混乱,他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的序言中指出了这个问题:“人类理性在其知识的某个门类里有一种特殊的命运,就是:它为一些它无法摆脱的问题所困扰;因为这些问题是由理性自身的本性向自己提出来的,但它又不能回答它们;因为这些问题超越了人类理性的一切能力。”康德在这本书中的主要工作,便是试图刻画一个纯粹理性的结构。
图为康德简介。图片来源于网络
“纯粹”是指人所具有的不包含任何后天经验的知识。康德讲人的知识划分为先天所有与后天习得,完全先天所有且不依赖后天经验综合判断的,可以被称为纯粹。
“批判”一词是最具有迷惑性的,它并非字面意思的批评之意,而应当理解为“彻底的考察”。在康德之后,他的学说虽然受到了很多质疑,但“批判”的精神实打实地继承且发扬开来。黑格尔和马克思这样的后来者批判了康德,然而也继承了他的批判精神。
《纯粹理性批判》综合了康德之前理想主义与经验主义的观点,试图为理性搭建坚固的存在框架,追求“独立于经验、甚至独立于感官印象的知识”。通过时间与空间两个部分,康德证明了先天综合命题的可能。通过讨论先验的演绎、知性的十二个范畴,康德解释了为什么人为自然立法——“人本主义”也是康德思想的重要部分。
图为康德。图片来源于网络
碍于篇幅和我自己浅显的理解能力,这篇读书报告也就此打住。从《纯粹理性批判》中我所得到的,不仅有严谨且宝贵的理论思想,更多的还有思辨的趣味,即使仅仅是跟随着前辈的逻辑向前走,也让我的脑子似乎更灵醒了些。 (作者郭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