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苏轼的一生,坎坷流离却阔达放逸

2024-03-19 22:42 阅读 1.4千+ 字号+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苏轼:(1037年1月8日一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童年与青年

宋仁宗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

二十七岁的苏洵迎来了自己第二个儿子苏轼,《三字经》中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

庆历二年,苏洵三次科举不中,自此苏洵教导苏轼苏辙,苏洵曾强制苏轼手抄《汉书》和《庄子》,《庄子》博大高远汪洋恣肆的自由境界从小就铺满了苏轼的思想底色,对他以后坎坷动荡的一生受益匪浅。

时间来到庆历三年,也就是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前一年,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主导的庆历新政颁行全国,八岁的苏轼听着老师张易简讲述着这些时代的人杰,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如此山河,当有他苏轼的一席之地。

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47岁的苏洵带着21岁的苏轼和18岁的苏辙走出了眉山。

父子三人在石榴花开满枝头的五月到达了汴京,八月苏轼苏辙通过了开封府试,嘉祐二年正月十五,欧阳修受命成为礼部考试主考官,于是便有了后来避嫌佳话。

在宋仁宗亲自主持的殿试中,苏轼乙科进士及第。

苏轼声名鹊起,正欲搏击长空之时,从故乡传来了其母程夫人病故的噩耗。星夜兼程赶回家中,守孝三年。.从嘉二年六月起,兄弟俩便丁忧家居,庭前花落花开,晨昏岁岁年年。

人物生平之壮年

嘉祐四年秋,服丧期满,父子三人决定举家搬迁至京城,十月小阳春,四野缤纷,满山红遍,层林尽染。苏轼带着妻子王弗和长子苏迈从嘉州登船。面对湍急的江流,苏轼豪气凌云的唱着:"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他要去往更广阔的天下了。兄弟俩都获九品官,但辞不赴任准备考制科。该考难度极大,兄弟两人为备考从家中搬到怀远驿中,一天夜里风雨骤至,雨打窗棂,灯下的兄弟俩读韦应物的《示全真元常》"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心生感触,约定日后功成名遂,便一起退隐,同回故乡。嘉祐六年苏轼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考入制科第三等

同年十一日天寒地冻北风凌冽,苏轼带着妻子王弗和长子苏迈气羊单分别苏轼怅然芒牛"亦刀

人物生平之壮年

嘉佑四年秋,服丧期满,父子三人决定举家搬迁至京城,十月小阳春,四野缤纷,满山红遍,层林染。苏轼带着妻子王弗和长子苏迈从嘉州登船。面对湍急的江流,苏轼豪气凌云的唱着:"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他要去往更广阔的天下了。兄弟俩都获九品官,但辞不赴任准备考制科。该考难度极大,兄弟两人为备考从家中搬到怀远驿中,一天夜里风雨骤至,雨打窗棂,灯下的兄弟俩读韦应物的《示全真元常》"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心生感触,约定日后功成名遂,便一起退隐,同回故乡。嘉佑六年苏轼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考入制科第三等。

同年十一月天寒地冻北风凌冽,苏轼带着妻子王弗和长子苏迈,与弟弟分别。苏轼怅然若失"亦知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苏轼于宋英宗平治二年回京,宋英宗久闻苏轼大名,想破格提拔苏轼进翰林院,苏轼终凭己考入。每当苏轼事业精进之时便有厄运降临,同年五月妻子王弗病逝。苏轼对王弗情谊深厚,以至于十年后的一个夜晚,苏轼梦见王弗依旧悲不自胜,梦醒后提笔写下了凄婉的词作《江城子》。不幸的事接踵而至,第二年四月父亲苏洵与世长辞。苏轼、苏辙扶柩还乡守孝居家。

服丧期满,苏轼又要面对波橘云诡变幻莫测的风雨人生了。关于王安石变法,苏轼觉得"使某不言谁当言者?"他决定坚持危言危行,独立不回的政治操守成了反变法派的代言人。被小人污蔑,捕风捉影的罪名使苏轼感到一股寒气凉彻心底,自请外放。

人物生平之老练

元丰政局与熙宁年间大不相同,把持朝政的是嫉贤妒能的王圭,神宗平日里好读苏轼的文章,爱不释手。神宗皇帝对苏轼的喜爱令一些变法派不安。终有乌台诗案使苏轼陷入深渊。曹太后和隐退金陵的王安石终救苏轼一命,苏轼被从轻发落贬官黄州而苏辙代兄受过贬官筠州,在囚禁了整整一百三十天后,苏轼终于从那犹如百尺深井的幽暗监狱中出来。元丰三年正月初一,苏轼在御史台差役押送下启程往黄州贬所。回望汴京人生已过大半,恍如隔世。去路迢迢,归期遥遥,时代命运之下,他苏轼何其渺小,一道寥寥数字的诏命就能圈禁他的一生。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来到黄州很久后,苏轼才渐渐改变自己的孤寂,时光和家人治愈着苏轼的伤心,他每天布衣草鞋游走在荒山大江修竹古木,与田间的农民山野的樵夫水滨的鱼夫随意说笑,无拘无束。他逐渐恢复了泛爱世人的天性,也在黄州交了许多市井朋友。这一时期的苏轼,崇尚陶渊明、白居易。

因为白居易曾在忠州东坡垦地种花,所以苏轼也将自己的田地取名为"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儒、佛、道家的思想融成了苏轼的思想底色,苏东坡正在从田园走向伟大,从自我的困境中蜕变出来,完全超越世俗的穷达观念,他更加光明、温暖、宽容。

+ 投诉举报
30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

参与评论